找到相关内容859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佛法与禅净

    ,若佛界者,正依二报,皆纯净妙心所现  ,自在愿力所成,不得谓唯识,以自心已无带无明染妄故,  或以第九清净庵摩罗识言之者,然考法相旨犹在众生界而论  也。法界唯心与法唯识,理虽相侔,唯心之说,似较...苦者、染  者不顺法性也,谓之违,乐者、净者不违法性也,谓之顺,  此乃心之原理,一切万法之形成,皆此心之能力表现,法  之性即是自心,以心动故则有器界形成,吾人不了此心之原  理,谓外物不涉自心,...

    果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070882.html
  •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

    .法眼.清凉文益禅师)   “藏门送之。问曰: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,法唯识。乃指庭下片石曰: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?师曰:在心内。藏曰:行脚人着什么来由,安片石在心头。”(同上)   “第一义”是不可...表现在所谓“公案”中。   “谒石头,乃问不与法为侣者,是甚么人?头以手掩其口,豁然有省。”(《指月录》卷九.庞公)   “问僧甚处来?僧,曰近离浙中。师曰船来陆来?曰二途俱不涉。师曰争得到这里?曰有...

    李泽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4871115.html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  阿黎耶识是「应知」的依止,但依他性、分别性、真实性--  --即遍、依、圆三性,应知即于  8页  这三性上说明法唯识之旨。应知的体相,就是依他性相、  分别性相、真实性相的三种;若从阿毘达磨经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唯识宗以为“心”即是第八识(阿赖耶识),可以统摄一切,宣称“法唯识所变”,得到“三界唯心”的结论;从抽象思惟的层面看,最早的中国佛教天台宗所宣称的“介尔一念即具三千(世界)”的思想,华严宗的“法界无尽...基本思想还是与“二入四行”相符的:舍离文字义解,直彻心源;“于自性中,法皆见;一切法自在性,名为清净法身”;一切般若智慧,皆从自性(佛性)而生,不从外入,若能自识其性,“一闻言下大悟,顿见真如本性”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一花五叶——南禅五家

    其内容主要是讨论有关佛教般若学思想的)的思想。后来雪停了,文益等人打算辞别离去,桂琛禅师送至门口,指着庭院中的一块石头,问文益说:“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、法唯识,那么你说说看,这块石头是...ldquo;三界唯心,法唯识,此法眼宗所立纲宗也。”法眼宗的思想受华严宗影响很深,法眼文益曾用华严的“六相圆融”说来说明“同异具济、理事不差”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173073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2)

    的悟道经验说:  「余幼师孔,不知孔。师老,不知老。师佛,不知佛。退而入  于深山大泽,习静以观心焉,由是而知三界唯心,法唯识。  」「既唯心识观,则一切形,心之影也。一切声,心之响也。  是则一切圣人,乃影之端者;一切言教,乃响之顺者。」「由  法唯心所现,故治世语言,资生业等,皆顺正法。故法法皆  真,迷者执而不妙。若悟自心,则法无不妙。心法俱妙,唯圣  者能之。」(注11)  显然德清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273400.html
  • 华严宗“法界缘起”明释

    本来面目,清清楚楚地展示自性,从而形成“法界安立,朗朗乾坤”的宇宙面貌。唯识宗讲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,宇宙的景象乃是由人的心识来决定,但华严宗却讲“法界缘起”,宇宙的景象并非是由人的心识来决定,而是...谓诸法所依性故,此经上文云法界,法辨亦然故也。三是分齐义,谓诸缘起相不杂故。②   世界万物皆可叫做“法”,所谓“世界法”是也。试以一只茶杯为例来说明法藏的“法有三义”。首先,这只茶杯有自己的“自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973521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的预测与解释。  如此,佛学与主流科学、哲学虽都探讨到意识问题,但其背后关心的重点并不相同,也因为关注点的差异,佛学与科学的意识学说,各有不同的发展,例如唯心及唯物倾向的区别。如中后期佛教所谓“法唯识”、“一切唯心造”等命题,在佛教内部里乃是耳熟能详的;其认为一切皆是心识的产物,皆是心内之影像所映现而有,离意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,而名为“唯识”(vijbapti-matrata),也因为唯识以外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

    说明唯识中“能知”(识)与“所知”( 一切境界)的关系,明“法唯识”之理,当然不算错。但“一切境界,皆不离识”是本体论的解释,而不是知识论的解释。知识论的解释,说的是“能知”与“所知”之间认知的关系;...性而立。众生既于世间之相处处计著,执为实有;为除此妄执,遂立“相无性”,谓一切法皆无自性。  (2)生无性,针对依他起性而立。法乃从众缘而生,为虚假之存在(缘生),故其性质不定。而不像佛教以外之学派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973552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方面有对别教整体上的批评,更有专门对唯识学的核心义理——阿赖耶识、法唯识的质疑,限于篇幅,此处不作展开,当另外著文讨论。  不过,在智者时代,似乎没有包括了地、摄等各家的“唯识学”一宗,“唯识古学”...化弟子得入人我空。  由别说者,由说唯识教,得入法我空。云何得入法空?一切法唯识,生似色尘等,无有一法色等为相,若知如此得入法空。[13]  在《阿含》等教典中,佛说十二入时,将世间物质与精神现象分析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